01
山西
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加快5G智慧礦山建設,再建成20座智能化煤礦、500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支持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建設,推進光伏、風電基地化發展。引導煤電材、煤焦化氫、鋼焦化氫等一體化高效循環發展。
推動創新平臺建設。爭創煤氣化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新建30個省技術創新中心。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精準對接碳達峰碳中和、能源革命、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等,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深入開展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突出煤礦等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始終保持嚴厲打擊私挖濫采、非法生產等行為的高壓態勢。
02
內蒙古
加快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改造,建設5G+智慧礦山。
加大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力度,新建綠色礦山100座以上。
緊扣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關鍵技術攻關項目。
支持鄂爾多斯建設現代能源產業基地,支持烏海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
科學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力度。
03
陜西
支持榆林創建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強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預研工作。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煤炭分級分質利用等“卡脖子”領域。
堅持“穩控轉”調優能源工業。狠抓優煤、擴油、增氣各項工作,在確保安全生產前提下,強化穩產、保供、儲備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推進可可蓋、巴拉素等煤炭項目建設,加快延長石油富縣、陜煤黃陵等外送配套電源建設,擴大電力外送規模。
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加快煤電機組節煤減排改造,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積極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深入推進陜南廢棄礦山歷史遺留污染源整治。
04
新疆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著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常態化抓好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挖潛,推動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和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
推進兵地融合發展,共同開發利用煤等礦產資源。
實施“煤改電”和興邊富民工程,持續改善各族群眾生活條件。啟動實施“煤改電”(二期)工程,完成21萬戶年度任務。
05
貴州
實施煤電擴能增容提質行動,推進大中型煤礦建設,煤炭產量達到1.45億噸;加快建設一批先進煤電機組,力爭改造煤電機組裝機180萬千瓦。
實施旗艦引領工程,支持盤江集團等大型企業加快打造千億元級企業。
大力發展精細磷煤化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化工行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加大勘查力度,實施新一輪找礦戰略行動,提高我省煤、磷、鋁、錳、鋰等優勢礦種和戰略性新興礦種開發保護水平。
加強生態修復治理?;謴椭卫須v史遺留礦山3000畝。
科學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
06
安徽
加快煤電等資源整合。
加強能源保供,推進燃煤機組發電量和工商業用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
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減量替代,布局建設一批光伏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等項目,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350萬千瓦以上。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和“外電入皖”項目建設。
07
河南
實施西氣東輸三線中段、中原大型煤炭儲備基地、中原儲氣庫群、魯山和輝縣等抽水蓄能電站、整縣屋頂光伏發電等能源項目,爭取陜電入豫工程核準開工。
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完成9000畝濕地修復,持續推進廢棄礦山治理,動態清零黃河“四亂”問題。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鞏固提升。
08
山東
開展工業技改提級行動,設立“技改專項貸”,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進“萬項萬企”“百園技改”計劃,工業技改投資突破5000億元。
繼續支持淄博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
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引導重點排放單位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推廣“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等模式,大力發展“5G+智慧礦山”,推動各類礦山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著力保障能源安全。積極有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建設魯西煤炭儲備基地,煤炭年產量穩定在9500萬噸左右,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達到1300萬噸以上。
09
寧夏
科學設置“碳達峰”“碳中和”年度指標和階段性任務。深化能耗“雙控”三年行動。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光伏、風電、煤層氣等開發利用,高標準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
嚴格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完成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任務,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10
黑龍江
聚焦石油化工、煤化工,實施減油增化,延伸下游產業鏈條。
釋放煤炭優質產能,力爭新增煤炭產量300萬噸以上。
統籌化石能源安全和非化石能源發展,發揮煤炭、煤電基礎保障作用,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氣化龍江”戰略。
強化交通運輸、煤礦、?;?、燃氣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
11
云南
安全高效釋放煤炭產能。
完善戰略物資儲備制度,實施戰略性礦產資源找礦行動。
統籌煤電油氣供給保障,科學實施用能管理。
聚焦危險化學品、燃氣、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12
河北
加強礦山修復和采煤沉陷區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000平方公里。
加快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強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推動新型儲能發展。抓好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改造,創建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
13
甘肅
實施“三化”改造項目270個。推進隴東綜合能源基地高質量發展,新增煤炭產能1465萬噸。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14
遼寧
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大國工匠、遼寧工匠,打造技工強省。
完善能源礦產保障儲備供給體系,開展新一輪地質找礦行動,加強煤電油氣運等調節。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氫能等新能源,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穩步優化能源供給結構,保障能源充足供應。
開展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生態修復治理歷史遺留礦山3萬畝。支持撫順、阜新等地露天礦坑綜合治理與整合利用。
15
四川
嚴格落實國家雙碳政策,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推動近零碳排放試點建設。發揮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功能,有序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鼓勵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
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
深入推進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煤炭儲備基地。
16
青海
圍繞在碳達峰方面先行先試,落實全國統一要求,統籌銜接能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扎實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及時排除各類風險隱患。
17
江蘇
先立后破推動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空間結構優化調整,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發展,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電降耗減排,增強新能源消納能力,促進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加強煤電油氣運等調節,保證電力充足供應。抓好煤炭儲備能力建設,有效提升能源供給能力和抗風險水平。
18
吉林
做好電力、煤炭等保供,優化精細化用能管理,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用電。
推動煤電機組改造,提升煤電機組運行水平和調峰能力。
做好通化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謀劃廢棄礦坑抽水蓄能項目建設。
19
湖南
推進礦山綠色發展。
20
福建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保障能源資源等初級產品供應,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突出綠色轉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21
廣西
加快北海、防城港煤炭儲備項目建設。
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強綠色礦山建設,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突出源頭防范,健全防范處置機制。
22
江西
支持宜春打造國家級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萍鄉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贛湘合作核心區、新余打造新型工業強市和京東合作區域中心、新宜吉六縣轉型合作示范區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樣板區。
完善戰略物資儲備制度,實施新一輪找礦戰略行動。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高清潔能源比重。
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完成退化林修復160萬畝,探索“礦山生態修復+”融合模式。
23
湖北
狠抓傳統產業技改。扎實推進“技改提能、制造煥新”三年行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實施億元技改項目1500個以上,技改投資超過5000億元。
24
重慶
全面推進綠色制造、綠色建造,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煤電機組節煤減排改造和城市公共照明節能改造,建設綠色建筑產業園,大力培育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
(注:按2021年全國各省份煤炭產量由高到低排序)
加快傳統產業綠色轉身
碳消耗已成為繼安全、環保之后,企業轉型升級的第三條“生命線”?;痣?、鋼鐵、電解鋁和煤炭是傳統行業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牛鼻子”,建議推廣“轉型模式”、創新“轉型機制”、供給“轉型政策”,加快實現山東傳統產業的綠色轉身。
山東省人大代表、中石化勝利油田高級專家王濤:突破CCUS技術卡口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簡稱CCUS,即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提純,繼而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進行循環再利用或封存。建議通過加強政府頂層設計、推動行業合作、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成立研發中心、出臺激勵政策等方式,突破二氧化碳在分離與捕集、輸送、利用、封存、集成與示范等方面的技術卡口。
山西省政協委員、山西移動總經理魏春輝:以5G新技術賦能新征程
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將建設5G智慧礦山作為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任務。山西移動以自身技術和資源優勢為依托,加快煤礦行業5G融合創新場景研究推廣,在潞安新元煤礦井下500米打造了全球首座5G智能化煤礦。自中國移動與山西省政府簽訂5G戰略合作后,已累計開通1600多個5G基站,實現了對太原、晉城核心區域,以及其他熱點區域的5G網絡覆蓋;已和長治、陽泉等5個市政府以及陽煤、太鋼等龍頭企業簽訂50多份5G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以數智新力量推動三晉能源產業大發展。
安徽省人大代表、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施華彪: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文章
應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文章。一是要加大產業政策支持力度,指導企業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二是要發揮安徽特色和優勢,加大產業科研投入力度;三是要整合好省內現有煤炭資源,發揮好煤炭資源潛力。煤化工產業是筑牢國家能源安全防線的基石,現代煤化工則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最優路徑。要立足特色和優勢,打造現代煤化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甘肅省人大代表、平涼市委書記周偉:支持平涼煤炭分質轉化利用
平涼是國家確定的傳統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甘肅省最大的煤電化產業基地。近年來,平涼以建設千億級煤電化產業基地為引領,全力推進煤炭資源深度轉化、一體開發、延鏈增值,煤炭開發、燃煤發電、煤化工等已成為平涼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建議在發展布局上加大對平涼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的支持力度。
扮演好兜底保障角色
聚焦地方兩會涉煤話題,“綠色”和“安全”兩個關鍵詞密集出現。
“綠色”顧名思義,綠色開采、清潔利用、礦山生態修復等,都離不開綠色發展范疇。無論是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還是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煤炭綠”都和“中國綠”息息相關“,雙碳”戰略目標更是對煤炭行業的綠色發展指出了明確的任務方向。各重點產煤省份,紛紛提出制定“雙碳”工作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落實落細碳達峰碳中和“1+X”政策體系各項任務。
“安全”則從能源供應安全、煤礦開采安全等方面,體現了多層含義。一方面,做好煤炭保供工作、加強煤炭儲備能力建設、有效提升能源供給能力和抗風險水平,成為多地關注的話題;另一方面,多地地方兩會強調貫徹執行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始終保持嚴厲打擊私挖濫采、非法生產等行為的高壓態勢。
“綠色”和“安全”是理想的能源開采和利用狀態,但對燃燒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地下開采占比大的煤炭而言,“綠色”“安全”似乎又是煤炭開采利用的天然短板。在克服重重困難尋找發展路徑的過程中,科技和創新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推動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改造,建設5G+智慧礦山,聚焦煤炭分級分質利用等“卡脖子”領域,強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預研工作,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積極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令人振奮的煤炭科研方向見諸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字端。
除科技創新外,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人才培養、制度改革、企業管理等多重元素共同發力,將合力推動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未來煤炭向何處去?目標是相對清晰的,過程是相對繁復的。不同產煤地區結合自身情況探索解決方案,最終尋找“綠色”“安全”的煤炭發展路徑,煤炭也將以更成熟的姿態,在“雙碳”戰略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我國能源發展中扮演好兜底保障角色。(記者 陶冉)
來源:中國煤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