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國家能源集團推動綠色發展再見新成效。6月2日,國家能源集團泰州電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項目完成滿負荷試運行,試運期間系統安全可靠,能效指標、產品品質均達到或優于設計值,標志著亞洲最大的火電CCUS項目正式投產。集團黨組副書記王敏和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國務院國資委科創局、江蘇省能源局、泰州市政府有關領導共同見證項目投產。該項目二氧化碳捕集量達50萬噸/年,可實現100%消納,為能源行業服務“雙碳”目標、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標志性參考。
一直以來,國家能源集團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堅決“做好煤電大事”,已在2011年建成了鄂爾多斯十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CCS)項目,2021建成了錦界電廠十五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項目,今年初在大同建成了國內首套化學鏈礦化CCUS項目,為解決煤炭、煤電利用中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提供有效途徑。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國家能源集團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以強化理論學習指導實踐發展,以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針對CCUS項目涉及煤炭、電力、化工等多個行業調試難度大的問題,組織內外部專業力量,成立跨行業調試專班,為CCUS項目提供現場技術支持,確保項目安全、優質、高效按期投產。
據悉,此次建成投產的泰州電廠5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與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江蘇省科技廳2022年“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科技示范項目。項目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制造、安裝,實現了裝備100%國產化,是目前亞洲火電行業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CCUS項目,從基礎打樁到完成項目投產,歷時439天。項目建設中自主研發了新一代高容量、低能耗、長壽命吸收劑,創新應用了國內最大出力的離心式二氧化碳壓縮機,創新集成了新型填料、高效胺回收、智能控制等技術,較傳統工藝降低了10%捕集電耗、較原吸收塔內徑降低了煙氣阻力10%,具有捕集率和產品純度高、捕集能耗和脫碳總成本低、運行人員少等顯著特點。
該項目充分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積極構建區域碳循環綠色經濟體系,成功開發焊接制造、食品級干冰、高新機械清洗等用戶,將實現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納利用。在此基礎上,國家能源集團聯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業,就實現二氧化碳“深層次、高效率、大循環”使用進行攻關,多個項目已進入中試,將進一步貫通從捕集到消納的二氧化碳全周期鏈條,積極推動火電行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由科技示范研究向產業化集群化發展,對促進火電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有效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來源:國家能源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