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劉妍報道 生態修復披綠龍城,“西山模式”添彩三晉。6月2日,太原西山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下稱“西山示范區”)舉辦世界環境日——“生態修復看西山”媒體行活動,邀請媒體記者深入走訪亞鑫城郊森林公園、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萬畝生態園、長風城郊森林公園、太原植物園等地,看西山如何“脫掉黑衣衫,遍地植綠樹”。
西山處于太原市山、水、城共融地帶,但由于超強度開采等原因,形成了約112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區、約10平方公里的山體破壞面,讓曾經“水上西山如掛屏,郁郁蒼蒼三十里”的美景變為滿目瘡痍。
西山示范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俊峰介紹,2011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促進西山城郊森林公園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司承載、園區打造”的方式治理西山,從此,一批企業家成為了荒山的“守護人”。
山西晉峰供熱公司負責人張俊平是最早一批投身西山荒山治理的企業家。他依舊記得玉泉山的破壞程度:公園范圍內有石膏礦、小煤礦、采石場等企業100余家,山體破壞面多達200多處、近100萬平方米,礦產廢棄物及城市傾倒過來的各類垃圾,形成了7個大型自然垃圾場,存量達2000多萬立方米。
惡劣的自然環境,成為了張俊平治山過程中的攔路虎。“單是鋪設管網引水,就失敗了3次?!睆埧∑交貞?,土、肥、苗全靠人工背,樹苗并非一次就能成活,從原本的“雨來寸步難行,風去灰天黑地”到如今擁有華北最大的櫻花園,生態玉泉山的背后是12個億的資金投入以及1000多人團隊扎根荒山十余年的堅守。張俊平站在觀景臺上俯瞰著自己滿山的“樹孩子”,如今這片山林成為太原觀光旅游的黃金走廊。近年來,僅玉泉山景區就累計接待游客800多萬人次,舉辦櫻花節、山地馬拉松等賽事活動50余場次。
與玉泉山打響文旅招牌相似,亞鑫城郊森林公園也在生態上下功夫,治理過程中,給崛圍山添綠的同時,公園還在喬灌木的選擇上偏重于增紅添彩,真正把“崛圍紅葉”打造成西山獨具特色的旅游地標。這也是太原市打破原有的東西山綠化模式,從傳統單一的綠化,朝著花化、彩化、美化不斷發展,向更高層次的“進階”之作。
沿山而行,“崛圍紅葉”還未到季節,但西山萬畝生態園中的茂密樹木早已郁郁蔥蔥。2006年前,這里垃圾遍地、破壞嚴重。2006年,西山萬畝生態園建設工程啟動,兩年內先后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清除煤場、填埋垃圾,再造可用地,建梯田筑魚鱗坑,平整洼地,栽植景觀樹、經濟林,才有了如今蟲鳥輕鳴、生態向新之景。
遷移墳墓5000余座、整治荒山荒坡和平整土地110萬方、恢復治理破壞面21萬平方米、完成綠化面積2348余畝……西山長風森林公園山西億量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曉慶正用一個個數據,介紹著這座建在粉煤灰堆上的公園——西山長風森林公園背后的故事?!霸谡麄€綠化和治理過程中本著高標準、高起點的原則,專門聘請世界一流專家對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和環境條件進行了綜合分析和公園總體規劃設計。通過植草綠化,覆蓋了矸石山、垃圾場、沉陷區及荒山荒坡。通過壩體加固、防滲蓄水、植樹種草等措施,使太原第一熱電廠排放14年的粉煤灰池變成了綠色生態的8個景觀湖?!备禃詰c說。
這里的生態“顏值”正轉化為經濟“產值”,讓田園變景區、農家變民宿。位于西山長風森林公園的地球倉項目,于2021年5月對外試營業。酒店依山傍水,可俯瞰整個太原城。地球倉不同于傳統酒店建筑,其自帶全集成污水循環處理系統,可通過生物降解,人工濕地與礦物層過濾等方式,實現零污染排放,保護自然生態?!敖衲暌詠?,營業數據每月都能上漲25%-30%?!鄙綍x地球倉運營總監武煒介紹。
那邊民宿“高顏值”引人入住,這邊太原植物園“強體驗”游客云集。品種齊全的植物類別、充滿藝術感的建筑設計,讓太原植物園成為太原市的一座新地標,源源不斷地吸引著游客來此“打卡”。
在觀光電梯之上俯瞰太原植物園,很難想象這里原本是一大污染帶——在過去,這里有儲煤廠1家,洗煤廠3家,各類高耗能企業144家,總占地面積97萬平方米,占選址面積的53%。經過3年多的建設治理,這里不僅清理了全部污染企業,還治理完95.7萬平方米的破損山體,梳理了133萬平方米坍塌地形,改造了42萬平方米煤坑、沙坑,變身成為科普與生態并重的文旅打卡地。
一入西山,滿目綠處處“金”。今年以來,西山示范區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參加招商引資活動共簽約項目9個,包括山西晉商創新總部基地、清控國際科創慧谷、奧飛童夢樂園等項目,計劃總投資102.6億元。除此之外,西山示范區還積極推動滬硅產城鄉一體化項目、長風鯨溪谷兒童親子樂園、老龍頭區域生態治理工程、峪見西山輕旅樂園、未來生態產業會客廳等重點產業項目落地開工建設。
可以說,緊緊圍繞“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主題,太原西山地區積極探索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礦山生態修復方面形成了可借鑒的“西山模式”。據介紹,“西山模式”作為典型案例編入《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程報告(2021)》,列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政策宣示文件,向全國、全球發布,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展出。
環境就是民生。太原西山地區自2008年開始,經過十余年治理,目前已建設18個城郊森林公園,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0余萬畝,治理破壞面1萬余畝,林木覆蓋率由不足20%上升到80%左右,帶動太原整體空氣質量提升,減排二氧化碳近百萬噸,成功打造了礦山生態修復的“西山模式”,得到世界范圍內的廣泛認可。
“未來,西山示范區將按照‘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的發展思路,圍繞生態低碳、文化旅游、健康養生、體育休閑、科技研發五大產業,在推動謀劃簽約、落地建設、投產達效上同時發力?!标惪》灞硎?,“為了切實提高綜合承載力和旅游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游客體驗,西山示范區將持續推進轄區水電氣路網建設,重點抓好西山旅游路南北貫通、門戶及驛站建設、旅游公路提質工程和綜合供水工程等項目建設,全力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來源:山西日報